!
你也想出现在这里?立即 联系我们吧!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木匠

木匠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用坝上人的说法是“很吃香”的一种行业。谁家盖房上檩挂椽、做门窗,打柜做箱子等等都要请木匠,不说有没有肉吃,最起码是好烟好酒好茶饭地招待着。木匠在生产队一年四季都很忙,下地干农活的时间不多。木器不像铁器那样结实耐用,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具不是正常的磨损,而是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坏。所以木匠在生产队的大部分时间是修理这些被损坏的农具,包括本生产队社员家里的农具坏了,都要拿到本生产队队房木匠干活的地方去让木匠修理。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木匠冬季农闲时的主要工作是,为生产队制作增添新的农具。这就需要大一些的木料,也就需要原木的加工。那个时候,尤其是在坝上农村很少有人听说过“带锯”这种器械,更别说有谁见过带锯。要把一根圆木破成所需要的原料,那就得一锯一锯地用大锯去锯。那是一项相当艰巨、费时费力的工作,那是对木匠的技术、工具、耐心、耐力的考验。

首先要把这根圆木按照其曲直以及制作农具的长度截成段,再用墨斗把这段圆木按照制作农具尺寸的大小,标出相应的宽度并打出线。小一点的料,就直接用绳子绑在木匠常用的那个大而长的板凳上,把板凳放倒,板凳的四条腿分别是两个支撑点、原料倾斜着地是另一个支撑点,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运用。如果是大一点的圆木,就要找一棵大树把圆木稍松一些绑在大树上,再把圆木着地的一头使劲往后拽,使圆木成一定的倾斜度,这样就能用大锯开始锯原木了。师傅站在圆木的上面,掌握着圆木上面的划线的走向;徒弟刚开始也是站着拉锯,等锯到圆木的一定长度,徒弟就得坐在那里,同时也得掌握圆木下面的划线的走向。

用大锯锯木头不能着急,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耐力。师徒二人你来我往,眼睛、力气、心都要用在大锯锯在木头的切点上,心要静、眼要准、力要匀,否则就会造成大锯跑偏走线,轻则会影响原料的使用,严重的会使一锯相邻两块原料报废。

木头的材质也是决定锯木头进度的一大因素。材质硬、密度大的木头费时费力,材质软密度小的木头相对来说要省一些力气和时间。不过在农村尤其是用到农具上的木头,一般没有太好的木料。但是木匠的行话常说:“干榆、湿柳、粘筋杨”,如果遇到这样的材料,那就得看你的工具和力气了。尤其是徒弟拉下锯,浑身的汗水与飘飘不断的锯沫混合在一起,那种感觉、那种滋味,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耐力和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。

常言道:磨刀不误砍柴工。木匠的锯子就像磨刀磨斧子一样,需要经常去伐。这伐锯也像磨刀磨斧子一样,是一项细活。木匠使用的板凳的侧面,都有一道用锯锯开的缝隙,伐锯时把锯条齿朝上卡在这道缝隙里,俩手分前后抓住一把专用的三角锉,一个挨着一个地把锯齿锉出锋利的齿尖来。木匠用来研缝、净面的推刨刨刃的上端也有一道缝隙,那是木匠伐锯时用它来掰锯齿的。锯齿的齿尖仅仅锋利了还不够,锯齿不能在一条线上,必须左右有一定的角度、有序地排列开来(或一左一右、或一左俩右、或俩左俩右等等),否则倒不出锯末,第一锯拉完再拉第二锯时就会失去作用。人们常用“没有空回的锯”来比喻“只要有行动,就会有成就”、“只要耕耘,一定有收获”等系列语意,生动、形象、朴实、通俗、易懂。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说起木匠,人们一定会联想起那个年月家家户户都有的大红柜。大红柜,在我国的北方,尤其是在坝上地区曾经陪伴了我们祖祖辈辈不知多少代的岁月沧桑。有的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,有的是成家时新做的,也有的是生活富裕了新添置的。

我见过的大红柜多以杨、柳、榆木居多。一般长约2 米,宽约七八十公分,高约1.5 米,柜子的上面横向分两半,一半是固定的,一半用来扶起取放东西,取名叫“柜盖”。柜的前后侧都有个柜沿,柜身多以红色为底色,红得油腻、把木头本身的纹路遮盖无遗的大红为主,所以取名叫“大红柜”。大红柜分一节柜,两节柜,三节柜,或者通间柜几种。一节柜,在柜子正上前方中央一般有个圆的铜环,安上锁子。多节柜还是用一把锁,只是在有锁相邻的那节埋下插贯,安装上插栓,用插栓来控制相邻柜子的开启与锁闭。

那时候一只好看的大红柜就占据了家的半壁风景。看见别人家地上一只新的红柜,总会羡慕的欣赏一阵子。地上一只流光溢彩的大红柜,也揭开了一家人充满希冀的好家景。家家户户几乎都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放在里面,包括衣服、现金、粮票、布票,以及稀罕的食物。坝上地区的人家最早的时候,要用一节柜子专门来存放莜面。

一只柜子就是家的全部希望,是家的实力所在,也寄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生活遇到困窘困难时,经过一番“翻箱倒柜”就会有新的惊喜,就会出现新的转机,就会有新的希望。

戏剧《柜中缘》说的是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儿子岳雷在躲避官兵追杀时,逃进了刘玉莲的家里,藏在柜子里,进而发生了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,更是为大红柜增添了遇难成祥、喜庆美好的色彩。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大红柜、狐皮帽子、穿衣镜,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曾经是坝上地区成家立业、婚姻嫁娶的“三大件”,而大红柜占据了首位。一盘土炕,一个灶台,一只大红柜,就是一个完整的家。大红柜就越发凸显出了它的贵重与气派,它得到了主人极端的偏爱,用蓬松柔软的棉布,蘸上主人自己舍不得吃的麻油,不论时间多紧,不管生活多累,每天必须认认真真、仔仔细细地擦拭一遍,做到无死角、一尘不染、清爽亮堂。与柜子上面挂着几净明亮的穿衣镜交相辉映,把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折射到家的每一处,照射的全屋蓬荜生辉,吉庆祥和。每到一家,大红柜、穿衣镜以及与穿衣镜并列的相框里的照片,就会无声地告诉你这个家的过去与现在,会让你对这个家有所了解。

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,大红柜逐步被扣箱、立柜、组合柜等家具所替代。

现在,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新建的房屋庭院在装修时就有了规划和设计,家具也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更新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日子越过越美好,大红柜也在美好的生活中成为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。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现如今,木匠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,鲁班门下的锛、斧、锯、刨、凿等都在不断革新进步,就连钉一颗小小的钉子都使用电气化,省时省力、快捷方便。那原始的工序曾经服务了一代人,留下了更多的美好记忆。

(未完待续,下篇更精彩)

木匠现在还值得学吗?令人记忆犹新的六大工匠

作者简介:周树林,高中文化。1958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白土窑乡新华村。2018年退休,本人种过地、教过书、当过兵、下岗失业、给人打过工、做过十几年的个体工商户。生活曲折,经历坎坷,热爱生活,爱好文学,酷爱写作。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提交工单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